編者按
一年征程,又是歲終。過去的一年中,“基層之聲”版面立足中原大地,感受時代脈搏跳動,以火熱的赤誠之心連接黨委、政府和群眾,回答時代之問,深入廠房、社區和村莊,發出一線聲音。
我們克服疫情防控的種種不便,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通過報道解決了一些難題頑疾;我們關注基層治理經驗,為各地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借鑒;我們走進養老服務機構和技能大賽現場,聚焦“老有所養”“技能河南”建設,推動2022年我省這些重點民生實事順利進行;我們挖掘社會角角落落里的暖心故事,傳遞你我他(她)的善和美,溫暖千萬家。
基層的聲音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時值年終,案頭2022年一年的“基層之聲”版已經積累了厚厚的一沓樣報。
嘩嘩嘩,一張張掀過,翻閱報紙的響聲,恍如穿越時光河流的槳聲,在幾十期報紙版面、近百萬文字的徜徉中,時不時,一些來自基層的平凡人物和鮮活故事,如同被船槳激起的水花,躍出水面,光彩照人。
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沒有閃耀的家庭出身,通過自身努力、不斷錘煉技能本領,最終都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不平凡的道路。徐金玲從一個普通的信陽農村婦女,成長為一位侃侃而談、知性自信的家政職業講師;周口的農家打工妹徐秋萍通過二十多年專業技能的不斷精進,成為業內的“大工匠”、當選全國勞?!麄兪瞧胀ㄈ?,是“學技能、興鄉村”系列報道聚焦的主人公,更是“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的受益者,技能的賦能,讓每個人的生命都綻放出不一樣的光彩。
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樂于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扎根基層、服務社區,奔走在民生“最后一公里”,打造著鄰里“和睦”、社區“和暖”、治理“和美”的社區家園。南陽的社工張真真傾心照料社區的失獨老人,把自己的燭光照進老人們的生活,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充滿了溫暖;駐馬店的社工徐小歌俯身甘當社區孩子王,豐富了社區兒童的業余生活,促進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通過記者的報道,也讓社工這一平時鮮有人關注的群體,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了解了他們平凡但意義不凡的工作價值。
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是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但他們堅守善良、勇敢、誠信、孝親等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在日常的平淡生活中用行動書寫了大寫的“人”字。潢川縣的“河南好人”余其龍十幾年默默地踐行承諾,奉獻敬老事業;商水縣退伍青年許佳佳見義勇為、搶救交通事故傷者;鹿邑縣“好媳婦”高愛英侍奉臥病在床的婆婆33年;丈夫守邊衛國,寧陵縣好軍嫂吳文娟11年含辛茹苦照顧家庭,當好堅強后盾……
傾聽最貼近大地的聲音,采寫最溫暖人心的故事,關注最平凡群眾的所思所想,這就是“基層之聲”的使命,也是驅動我們在新的一年奮力前行的力量源泉。(記者 翁韜)
心里裝著群眾的事兒
曾有文藝作品中有一自嘲式的戲言:“咱老百姓的事兒,那都不叫事兒?!钡珜ξ覀儊碚f,卻是恰恰相反的,應該說是:“老百姓的事兒,那全都是事兒?!被仡?022年的報道,幾乎都是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無論是記者深入一線的調查采訪,還是編發群眾來信,都是“我為群眾辦實事”。當然,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使命。
國道、省道上行車是否順暢,群眾是否滿意?為此,記者從鄭州出發,沿途經許昌市、漯河市、周口市、駐馬店市、信陽市等省轄市內的多條國道、省道駕車行駛。此行下來,還真發現了不少占道經營的現象,為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國道、省道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提供了參考。(見《期盼國道、省道通行更順暢》2022年2月22日7版)
農村消防工作能否讓群眾放心?為此,記者深入農村調查后發現,隨著農村消防隊伍的日漸普及,基層消防隊伍的穩定、設備投入和維護、訓練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亟待改善。報道為有關部門查缺補漏提供了借鑒,也是在為群眾的利益鼓與呼。(見《期待農村消防安全網越織越密》2022年3月1日7版)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從政策出臺到主管部門調整、具體實施操作,始終在探索調整完善。對群眾關心的實事如何辦實,好事如何辦好?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入的調查采訪,發現這一好政策在具體推進中,仍有難題需要不斷破解。進而通過采訪有關人士,提出了解決這一難題的建議。報道的推出,為促進問題的解決貢獻了黨媒的一份力量。(見《加梯新政如何加速惠民生》2022年9月22日9版)
類似上述的報道還有很多,都是從“大面”上關注群眾的身邊事,為群眾利益說點真心話。除此之外,我們還編發了一批群眾來信,雖然都是個案,看起來事兒都不大,但對當事群眾本人來說,往往是天大的事兒。
在我們以“來函照登”為欄頭刊登的群眾來信中,群眾反映的問題有些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如,信陽籍農民張述東因為工傷后續治療費用無著落,經本報刊登后,問題很快得到了妥善解決。固始縣武廟集鎮迎水寺村的便民道路遲遲不能動工修通,經本報刊登后,當地迅速采取行動,修通了道路,解決了村民的出行難問題。當然,也有遺憾,有的問題經本報刊登后,有關部門不作為,使群眾的合理訴求至今仍未得到解決。如,新鄭市的國泰紫荊園項目工地拖欠農民工工資500多萬元的問題,群眾來信經本報刊登,半年過去了,這些農民工仍然未拿到一分錢,有關部門也未給本報任何反饋。在此,我們希望有關單位和部門,不要用傲慢和冷漠的態度對待群眾的事情,而是要向有責任心的單位和部門看齊,要把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解決好。(記者 湯傳稷)
關注基層治理我們一如既往
2022年,“基層之聲”版以關注基層、關注民生為己任,采訪并報道了各地在破解民生難題、創新基層治理方面的探索、做法和經驗。這些報道,都或多或少地為我省各地城鄉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借鑒和啟迪。
主街道都修了,小胡同、背街巷咋辦?上邊沒項目資金,又不能搞集資攤派,群眾行路難、街道臟亂差咋解決?2022年年初,商水縣平店鄉李崗村通過“一巷一議”村民議事會的辦法,讓群眾的事情自己議、自己辦。每條小胡同、背街巷推選1名至2名管事代表,很好地解決了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政府暫時無法解決、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難題。
對于李崗村的做法,4月19日,“基層之聲”版以《小小議事會解決大難題——商水縣平店鄉李崗村“一巷一議”調查》為題進行了深入報道。報道刊發后,許多農村的干部群眾評價說,這篇報道為他們當地解決類似的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參考。雖說報道只解剖了一個村的做法,但是值得全省各地的鄉村借鑒。
長期以來,由于村級公章管理不到位,“人情章”“收費章”等時有發生,群眾蓋章難,工作效率低,監督不到位,責任追溯難。針對這一情況,林州市紀委監委大膽探索,創新建立智能公章管理、財務審批和重大事項備案等網絡平臺系統,實時辦理、全程留痕、動態監管。這項改革進行之后,規范了村級組織工作流程,推動了基層小微權力規范化、信息化和透明化,有效杜絕了公章違規使用和村級權力濫用。群眾使用“智能公章+”管理系統蓋章,整個過程一般不超過5分鐘。權力被規范了,辦事更方便了。
對于林州市的做法,9月15日,“基層之聲”版以《把基層“小微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小公章”裝上“智能鎖”》為題進行了報道。報道刊發后,河南省委改革辦立即給予充分肯定,在其微信公眾號《改革興豫》上全文轉載。許多讀者說,小微權力雖小,小公章雖小,但其卻發生在群眾身邊,“基層之聲”版關心了老百姓的掛心事。
2023年,“基層之聲”版仍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基層治理,關注我省各地涌現出的基層治理的典型做法。力爭通過我們的篇篇調查,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改善民生,促進工作。(記者 韓春光)
響應時代:青春向陽老來暖
所有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全面發展;所有的幸福,涓涓匯流為人的生活幸福。
河南是人口大省,任何一項民生問題都是大事情。黨報上連黨心下接民心,今年以來,圍繞省委、省政府關心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本報記者行基層、探民生、察冷暖,尤其針對“一老一小一青壯”群體等,推出了一系列重點報道。
溫暖老年人晚年養老生活。老有所養是民生保障的重點,今年以來,我省堅持補短板、增供給、提質量,大力發展養老服務設施,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邁出堅實一步。我們傳遞“技能改變命運大賽點亮人生”理念,聚焦河南省首屆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大賽的精彩瞬間和青年人才在養老行業大有作為的故事;我們“共繪‘老有頤養’新圖景”,走進養老機構,探看“到2022年年底,我省要基本實現每個街道有1處養老服務中心,每個社區有1處養老服務場所,每個縣至少有1所特困供養機構”的建設情況。
幫助青壯年牢牢抓住工作。就業是民生之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將穩就業、保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我們“用心用情保就業”,從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到真金白銀穩崗穩企,從用工新模式到新業態新職業,從權益保護到“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等,如實記錄、詳細解讀,為就業群體注入強大信心;我們呼吁“技能河南人人出彩”,抓住“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這一關鍵戰略,告訴廣大技能從業者,在外部環境挑戰和內部發展需求雙重推動下,技能人才迎來了大有可為的時代。
守護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河南的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眾多,給予他們福利保障和關愛保護責任重大。在基層,我們看到了“別樣溫馨‘一家親’”——11月28日傍晚,是確山縣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晚飯開飯時間。孩子們像小鳥歸巢一樣從學?;貋?,中心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我們也目睹了那群“奔走在民生‘最后一公里’”的人——當駐馬店市的社工李凈走進驛城區西園街道驛新社區探望孤兒豆豆(化名)時,淅川縣的社工張真真也在鄉間奔走,幫助困境中的小女孩融入社會。
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小有所長。貫穿人的一生的我省民生保障網絡,經歷2022年的歲月洗禮,韌性愈加充足。(記者 王向前)
責任編輯:郭栩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