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我省是中藥材生產大省,加強中藥材資源保護,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對夯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物質基礎、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提升我省中藥材產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加快實現由中藥材大省向中藥材強省轉變,經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強產業、促增收為目標,以豫材豫用為重點,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培強經營主體、強化科技創新、推進品質提升、打造知名品牌、促進產業融合,做大做強大宗道地藥材、做優做精特色藥材,全面提升中藥材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推進中藥材強省建設。
?。ǘ┗驹瓌t。
堅持市場主體。發揮政府頂層設計、規劃引領、政策激勵、公共服務等作用,尊重經濟規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動力和創造力,增強中藥材產業發展新動能。
堅持道地特性。立足資源稟賦,充分考慮道地藥材生長習性和種植傳統,因地制宜確定重點發展品種,形成適地適種、供給有力的生產格局。
堅持創新驅動。將中藥材產業發展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結合,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實現中藥材產業發展新突破。
堅持綠色發展。樹立生態優先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綜合運用安全投入、標準規范、綠色防控等措施,完善中藥材生產標準體系,促進生產、生態協調發展。
堅持產業融合。發揮中藥材多元屬性特點,促進中藥材業態和模式創新,全面拓展功能價值;以延長產業鏈為重點,提高融合發展能力,增強產業發展動力、活力。
?。ㄈ┌l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中藥材生產供應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品牌競爭能力、綠色發展水平、質量效益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中藥材種植規模達到600萬畝,中藥材種植和初加工產值達到600億元、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3000億元,基本形成與市場競爭相適應的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產業核心競爭力全國領先。到2030年,力爭全省中藥材種植規模達到700萬畝,中藥材種植和初加工產值達到700億元、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5000億元,形成更加完善的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艾、山藥、地黃、連翹、金銀花、牛至、丹參、夏枯草、杜仲、山茱萸“十大豫藥”種植面積、種植和初加工產值達到全國第一。到2035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產量、產值領跑全國,成為全國重要的大宗中藥材生產供應中心、創新研發中心、加工制造中心、物流貿易中心,形成充滿生機活力的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建成中藥材強省。
二、重點任務
?。ㄒ唬┛茖W規劃生產布局,彰顯道地藥材優勢。立足我省地理環境、資源稟賦、文化傳統和產業基礎等因素,適時發布《河南省道地藥材目錄》,因地制宜定品種、定產地,引導優勢品種向五大道地藥材產區集聚。懷藥道地藥材產區重點發展懷山藥、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冬凌草等品種,太行山道地藥材產區重點發展連翹、艾、山楂、柴胡、紅花等品種,伏牛山道地藥材產區重點發展艾、連翹、丹參、牛至、山茱萸、雞頭黃精、杜仲等品種,大別山道地藥材產區重點發展南蒼術、夏枯草、芡實等品種,黃淮海平原傳統道地藥材產區重點發展金銀花、禹白芷、白術等品種。(省農業農村廳、林業局、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ǘ┘訌娰Y源保護利用,建設良種繁育體系。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主體積極開展珍稀、瀕危、特有中藥材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保存、選育和繁育等工作,在五大優勢道地藥材產區支持建設5個以上種質資源圃(庫)。建立道地藥材優質種質資源鑒選體系及評價標準,開展種質資源評價,篩選優勢種質資源。將中藥材種業發展納入種業振興工程,加強品種鑒定管理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每年鑒定豫產藥材新品種20個、建設省級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20個,并積極爭創國家級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加快培育中藥材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支持其開展良種選育、提純復壯、種苗擴繁和推廣應用工作,推動種子種苗標準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到2025年,中藥材主要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70%,2035年達到85%。(省農業農村廳、林業局、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菩芯G色規范生產,源頭把控藥材品質。按照綠色發展要求,優先支持制修訂一批特色鮮明、先進實用、操作性強的中藥材生產技術標準,加快健全標準體系。在道地藥材產區,支持建設40個省級規范化道地藥材種植示范基地,推行按標生產,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和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等生態種植技術,引領中藥材規?;?、標準化、生態化發展。鼓勵生態培育和野生撫育,促進中藥材種植“進山入林”,扶持建設一批林下中藥材示范基地,到2025年,建成林藥模式重點縣52個,新建林下經濟中藥材示范基地120個。鼓勵中藥生產企業自建、共建符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生產基地。支持中藥材新型生產經營主體開展產地初加工。引導中藥材規模經營主體加強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高質量安全水平。(省農業農村廳、林業局、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藥監局、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罅ε嘤堫^企業,增強產業牽引動能。實施龍頭培育工程,鼓勵頭部企業兼并重組、做強做大。支持龍頭企業裝備升級、技術集成和工藝創新,推動經典名方、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二次開發、中藥新型飲片、藥食同源特色中藥材、中獸藥等創新產品發展。適應國際競爭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支持以企業為主導,高水平制定一批中藥企業標準、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落實企業在稅收減免、貸款融資、科研創新等方面優惠政策。對符合制造業“頭雁”企業條件,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超過10億元、20億元、30億元、40億元的中藥產業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400萬元獎勵。加快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努力培育一批中藥“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到2025年,省級以上中藥材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突破50個,其中年營業收入100億元的企業2個、50億元以上的企業5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衛生健康委、科技廳、財政廳、市場監管局、林業局、藥監局、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ㄎ澹娀萍紕撔乱I,厚植核心競爭優勢。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河南農業大學、鄭州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龍頭企業設立中藥材專門研究機構,高標準建設產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支持將中藥材育種納入神農種業實驗室建設內容。支持企業建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開展省級以上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創建。加快實施一批中藥材產業重點科技項目,開展中藥材全產業鏈科技攻關,著力突破一批技術卡點和重大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大力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按規定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后補助專項政策,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三門峽市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發制造中心建設。(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藥監局、商務廳、財政廳、教育廳、衛生健康委、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钔谥嗅t藥經典內涵,全力打造領軍產品。挖掘整理傳統中藥制劑技術,廣泛開展中藥傳統經典名方研究,收集篩選名家名方、民間驗方,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發掘中醫藥精華,激發傳統中醫藥活力。實施中藥大品種培育戰略,聚焦六味地黃丸補益系列、雙黃連抗病毒系列、牛至替代抗生素系列、止痛膏藥系列、冬凌草消炎系列、丹參活血化瘀系列等優勢產品,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機制,推動產品升級、單品上量,加快布局全國、全球市場,著力打造一批單品年產值達到10億元、30億元、50億元的“豫藥”大品種。(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衛生健康委、藥監局、科技廳、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ㄆ撸┌l揮區位樞紐優勢,完善市場流通體系。加快傳統藥材市場改造升級和現代特色市場建設,構建分布合理、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監管有力的現代中藥材流通體系。鼓勵鄭州市規劃建設國家級現代化中藥材倉儲物流園和現代化中藥材物流交易中心。支持禹州傳統批發市場創新藥材交易模式,完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及現代物流配送系統,推進禹州“華夏藥都”重塑再造。積極推進輝縣市百泉中藥材物流中心建設,提升中國百泉藥交會辦會檔次。支持南陽市臥龍區、西峽縣、確山縣、永城市、盧氏縣、嵩縣、虞城縣、封丘縣、鄲城縣、商城縣十大現代中藥材特色產地交易中心建設。積極推動丹參、山藥等優勢大宗道地中藥材品種上市并開展期貨交易。加強中藥材執法體系建設,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違法違規行為。支持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豫產道地藥材和“豫藥”產品“走出去”。(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藥監局、農業農村廳、林業局、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地方金融監管局、河南證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ò耍┘哟笃放婆嘤Χ?,提升“豫藥”影響力。積極培育“豫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做強一批在全國影響力大、市場占有率高的道地藥材品牌。重點培育南陽艾、“四大懷藥”、伏牛山牛至、豫西丹參、濟源冬凌草、大別山蒼術等豫產道地藥材品牌。支持傳統中藥材大縣創建省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支持大宗道地藥材和特色藥材申報中國名牌農產品。支持豫產道地中藥材品種申報地理標志產品。支持開展道地藥材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大力支持龍頭企業申報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許可證。積極組織生產經營主體參加各類中藥材交易會、洽談會、展銷會、博覽會等,全面提升“豫藥”品牌的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省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林業局、市場監管局、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ň牛┩七M產業鏈群發展,激發聚合倍增效應。以龍頭企業為鏈主、以道地藥材為基礎,加快建設六大中藥材產業鏈。優先打造艾產業鏈、懷藥產業鏈,大力打造以山藥、黃精、菊花等為代表的藥食同源產業鏈,以蒼術、牛至、丹參等為代表的替代抗生素產業鏈,以夏枯草、半枝蓮、淫羊藿等為代表的天然靶向藥物產業鏈,以山茱萸、金銀花、冬凌草、牡丹等為代表的提升免疫力產業鏈。在深入推進懷藥特色產業集群和溫縣、澠池、確山、禹州、宜陽、新縣、嵩縣等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基礎上,再爭創一批以中藥材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全國中藥材產業融合發展高地。(省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林業局、工業和信息化廳、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ㄊ┩卣苟嘣獌r值功能,提升綜合利用水平。聚焦人民群眾對健康養生的新需求,創新發展思路,探索新模式,拓展新功能,提升新價值。實施中藥材產業換道領跑戰略,大力支持中獸藥、飼料添加劑、抗生素替代產品、康養產品、藥妝產品、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天然抗氧化劑及中藥材植物源農藥的創新研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支持企業開展藥材非藥用部位及下腳料等深度開發,促進中藥材資源循環利用。依托中藥材龍頭企業,發展“中醫藥+旅游”,將中藥材種植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支持建設一批特色小鎮、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休閑旅游區、網紅打卡地、研學基地,引導中藥材產業與文旅康養等有機融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文化和旅游廳、自然資源廳、衛生健康委、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林業局、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省政府設立中藥材產業工作專班,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統籌研究推動全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工作。農業農村、發展改革、財政、衛生健康、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科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文化和旅游、自然資源、教育、市場監管、藥監、林業、鄉村振興、地方金融監管等部門要分工負責,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各地要將中藥材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具體政策,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ǘ┘訌娬咧С?。各級政府要將中藥材產業發展納入財政保障領域,統籌利用相關涉農資金,優化支出結構,加大支持力度。要將中藥材野生資源調查、種質資源利用、良種繁育等納入種業強省政策支持體系。要將中藥材加工、倉儲物流、批發市場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地方用地年度計劃,充分給予保障。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要在符合國家規定和信貸政策的前提下,優先安排信貸資金,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更多長周期、低成本貸款。要充分發揮省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機構作用,推廣“政銀擔保投”聯動支農機制,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支持中藥材產業發展。支持各地發展中藥材地方特色保險,創新保險產品,促進“增品、擴面、提標”。(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農業農村廳、科技廳、商務廳、教育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林業局、鄉村振興局、地方金融監管局、河南銀保監局、證監局、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中原農業保險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訌娙瞬胖?。打造人才智庫,將中藥材高層次人才培養納入“中原英才”計劃,培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訓一批中醫藥康養理療師、中醫藥膳師。落實人才引進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來豫創新創業和豫籍人才回流。支持河南農業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大學等高等院校強化中藥材學科建設,鼓勵與企業合作開展定向委培,培育一批創新型、復合型、專業化人才。發揮農技推廣體系作用,強化中藥材產業公益性服務。加強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技術骨干培訓,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省財政廳、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技廳、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訌娦麄饕龑?。加強中醫藥相關法規政策宣傳貫徹,提升全社會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和自信。深度發掘宣傳富有歷史底蘊和地域特征的河南中醫藥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宣傳豫產道地藥材產品和發展成就,講好“豫藥”故事,營造建設中藥材強省的良好氛圍。(省委宣傳部、省衛生健康委、文化和旅游廳、農業農村廳、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