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視頻
2022年10月14日15:30,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十大地質成就”新聞發布會。
發布內容:重點發布解讀我省地質十大成就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祝英普 省地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小雷 省地質局辦公室主任
胡海珠 省地質局地質勘查處處長
曹友杰 省地質局地質災害防治處處長
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辦公室主任 常軼旸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地質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奮勇爭先、加壓奮進,在地質找礦、地質科技、地質服務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省地質局相關負責同志出席,向社會發布河南省十大地質成就,并回答媒體關注的問題。
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
省地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祝英普先生;
省地質局辦公室主任楊小雷先生;
省地質局地質勘查處處長胡海珠先生;
省地質局地質災害防治處處長曹友杰先生。
下面,先請祝英普先生作主發布。
省地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祝英普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向大家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地質工作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首先,我代表省地質局黨組和全省地質工作者,向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河南地質工作的關心、關愛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地質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地質工作的重要論述、視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立足主責主業,牢記初心使命,拉高標桿、加壓奮進,用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用優異成績回報領袖囑托,在多個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取得了震撼驚艷的巨大成就,有力推動了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河南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不負時代的優秀答卷。
前不久,我們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重大地質成就進行梳理總結,有15項獲得提名,經過網絡投票、專家評審、征求意見,最終產生河南省十大地質成就。下面,我逐一作具體介紹(排名不分先后)。
一、地質系統重塑性改革確立“一局一院一集團”新架構。2021年11月,省委啟動了省直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直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省地質系統整合了原省地礦局、原省有色地礦局、原省煤田地質局及所屬單位的人員和資產,圍繞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推進地質科技創新、促進地質產業發展等主責主業,重組職能機構、重構運行機制、重建創新平臺、重振地質產業,確立了“一局一院一集團” 新架構,即:河南省地質局、河南省地質研究院、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改革模式為全國同行提供借鑒,改革成果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成果豐碩。在全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2011—2020年)中,我省上萬名地質工作者直接參與找礦工作,新發現礦產地269處,其中大型147處、中型70處,取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顯著的找礦成果:探獲700米以淺鋁土礦資源量超過以前探明資源量的總和;欒川冷水—赤土店探獲鉬礦規模居世界第一;桐柏老灣金礦周邊和深部發現超大型金礦田;桐柏曹莊天然堿資源量位居亞洲第一;嵩縣—欒川地區螢石找礦取得突破;首次發現錫、稀土、頁巖氣,填補了省內找礦空白。在全國284項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優秀找礦成果中,我省有16個項目上榜,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一系列找礦成果,為我省黃金、鉬、鋁等礦業企業鞏固、拉長產業鏈條夯實了基礎,有力保障了全省能源資源安全。
三、地質災害防治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強化地質工作公益服務,在全國地質行業率先建立近千人的專業化地質災害防治隊伍。加強高層次專家團隊建設,推進建設地質災害預警監測系統,推動完善“人防+技防”監測體系,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科普宣傳、培訓和應急演練,指導基層群測群防員隊伍建設,選派專家進駐重點地區開展點對點技術指導。持續多年開展了地質災害易發的13個地市70多個縣區的地災防治工作,出動技術人員數萬人次,動用無人機、地質雷達等專業設備上千臺套,讓地質災害“無處遁形”,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出重要貢獻。推動實施多個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消除多處地災隱患威脅,守護中原大地更加安全、更加綠色、更加充滿生機。
四、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展現新作為。實施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礦山治理面積290平方公里,治理河道288公里,新增土地整治面積80.7平方公里,新增林地面積69.23平方公里;編制《河南秦嶺東段洛河流域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工程實施方案》,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獲批實施。開展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服務保障“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對全省土地質量進行調查,發現綠色耕地1.13億畝,確認中原糧倉就是“綠色糧倉”,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調查發現我省1445萬畝綠色富硒耕地,成為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新的增長點。完成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調查成果獲得表彰。
五、應急搶險救援打通“生命通道”。河南省非煤礦山應急搶險救援隊作為一支省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認真履行社會職責,積極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憑借精湛的專業技術、過硬的工作作風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先后參加了山西晉城中村煤礦透水事故應急救援、山東平邑石膏礦坍塌事故應急救援、山東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等十余次應急搶險救援任務,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獲得應急管理部、省委、省政府的嘉獎。
六、地質文化彰顯河南地質新形象。新時代河南地質人堅持黨建引領,大力弘揚“三光榮”傳統、“四特別”精神,創新地質文化載體,豐富地質文化內涵,突出地質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地質成就展、地質文化展覽館等平臺,展示地質工作的重大貢獻,講好地質故事,宣傳地質形象,增強團隊的榮譽感、歸屬感和使命感,激發地質人堅守為國找礦的初心、肩負科技報國的使命,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資源能源安全、地質災害防治、科技創新貢獻智慧和力量。多人榮獲全國及省部級勞動模范,多個單位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生動詮釋了地質人的擔當與使命,凝聚起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時代力量。
七、旅游地質助推全省文旅產業大發展。策劃申報的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數量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旅游綜合收入超7億元,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老君山景區旅游綜合收入突破3.6億元;策劃申報嵩縣石場村地質文化村,獲批河南省第一個規劃建設的地質文化村,助力鄉村旅游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將礦山環境治理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將鳳凰山國家礦山公園打造成全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典范。規劃建設的芒碭山地質公園,成為豫東地區唯一的一家地質公園和5A級景區,有效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發展。
八、“鄭州樣板”成為城市地質一張名片。推動鄭州成為全國七個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的試點城市之一,承擔實施了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建設、土地質量調查、旅游地質與地質文化資源調查、地熱資源勘查評價、隱伏構造活動性探測與評價、地下空間開發條件調查等十多個子項目,積極探索城市地質調查的鄭州模式,為城市生態環保、安全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九、河南發現并命名自然界的兩種新礦物。發現命名自然界新礦物,是一個國家基礎地質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標志。截至目前,全世界共發現礦物5794種。在國際礦物大家庭中屬于河南籍的礦物有9個,其中有2個為近兩年在桐柏新發現,均由省第三地質礦產調查院與天津地調中心等單位聯合完成,分別為2021年命名的“空鋅銀黝銅礦”和2022年命名的“空鐵黝銀礦”。新礦物命名正式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批準,新礦物全型標本由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其中,空鐵黝銀礦所具有的[Ag6]4+特殊結構在自然界極為罕見,對其形成條件的研究或將可以為合成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十、河南發現世界最大的恐龍化石。巨型汝陽龍是迄今發現世界上最大的恐龍,是中國中部地區迄今發現的巨型蜥腳類恐龍化石最多的恐龍,是世界上已知的薦椎最大、背椎椎體最大、骨骼最粗壯的恐龍。巨型汝陽龍骨架模型是河南地質工作者自主發掘、研究、復原最大的恐龍,復原后體長38.1米,頸部長16.5米,頭部高度14.5米,體寬3.3米,體重可達100多噸,極具震撼力,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科普價值。
回顧十年歷程,河南地質人堅守“三光榮”傳統、“四特別”精神,胸懷“國之大者”、“省之要者”,在地質找礦、地質科技、地質服務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創造了輝煌業績,建立了卓越功勛。特別是重塑性改革以來,新架構已經建立,新體制正在形成,新機制正在理順,廣大干部職工精神飽滿、干勁十足,地質事業展現出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這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在于省直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重要回信,在全國上下引起強烈反響,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地質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地質系統將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爭先、砥礪前行,錨定“兩個確?!?,實施“十大戰略”,堅守初心使命,踐行責任擔當,矢志不渝,踔厲奮發,在推動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彰顯新作為、展現新形象、再創新輝煌,奮力書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辦公室主任 常軼旸
祝賀我省地質行業取得的重大成就,謝謝祝英普局長的詳實發布!接下來,歡迎記者朋友就關注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河南日報記者
剛才發布中提到,我省地質系統重塑性改革確立了“一局一院一集團”的新架構,請問局、院、集團的職責分別是什么,改革將會對地質行業發展帶來哪些重要影響?謝謝。
省地質局辦公室主任 楊小雷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去年11月,我省地質系統啟動了重塑性改革,主要是圍繞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等主責主業,重組職能機構、重構運行機制、重建創新平臺、重振地質產業,最終搭建了“一局一院一集團”的新架構,即:河南省地質局、河南省地質研究院、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其中,省地質局負責管理省地質研究院和省豫地科技集團,主要發揮牽總作用,代表行業發聲,為行業發展營造環境;同時,根據三大職能,又相應成立了三個中心,分別是:礦產資源勘查中心、生態環境地質服務中心、地質災害防治中心。省地質研究院主要負責科技創新,重點承擔地質科學研究及基礎地質調查,推進成果轉化應用。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主要負責產業發展,重點培育發展礦產勘查與開發、國土資源綜合整治、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等九大業務板塊。
總的來講,局、院、集團相互銜接、各有側重,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擔負“建設地質豫軍、打造地勘航母”的使命。
這次改革將對地質行業發展至少帶來以下四個方面的影響:
一是更加有利于推動科技創新。隨著“一局一院一集團”新架構的建立,我們可以更大規模、更大范圍、更加高效地整合創新資源,集聚創新要素,聚焦新能源和戰略性礦產勘查開發、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礦物新材料研發、數字化智能化地質等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技術,開展重點攻關,盡快實現突破,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地質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二是更加有利于激發發展活力。省委明確提出“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單位統籌,一個事情原則上由一個單位負責”,改革成立的“一局一院一集團”定位更加精準,分工更加明確,機制更加靈活,能夠進一步調動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增強發展后勁。
三是更加有利于發揮整體合力。整合重組以后,目前全省地質系統共有3萬多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448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204人,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455人;擁有院士工作站2個、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26個,各類高級別資質350余項。只要我們堅持“一盤棋”思想,堅持“干事一條心,成事一股勁”,就可以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整體優勢。
四是更加有利于服務全省大局。地質系統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服務現代化河南建設大局。改革后的地質系統,功能定位精準清晰,布局結構整體優化,保障能源資源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力量明顯增強。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抓住改革機遇,乘勢而上,拉高標桿,加壓奮進,扎實做好重塑性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力推動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交出優秀答卷,為現代化河南建設再立新功!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河南在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取得了豐碩成果,探明了一大批礦產資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能源資源保障。想了解一下,這批地質找礦成果具體有哪些?謝謝。
省地質局地質勘查處處長 胡海珠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的回信中指出: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是為了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而開展的一項戰略行動。2011—2020年,河南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累計投入勘查資金約60億元,煤炭、鋁土礦、鉬礦、金礦等重要礦產新增資源量持續保持全國前列,為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能源資源保障。具體如下:
在貴金屬、黑色金屬找礦方面:在桐柏老灣金礦周邊和深部發現了規模200噸以上的超大型金礦田,成為河南省又一重要黃金勘查開發基地;熊耳山、崤山地區銀礦找礦取得重要進展,發現大型銀礦;舞陽鐵礦資源量擴大一倍,相當于再造一個舞鋼鐵礦,為我省增加一處大型鐵礦勘查基地;內鄉至淅川的釩礦帶資源量居全國前列。
在有色金屬找礦方面:全省700米以淺鋁土礦資源基本查明,探獲鋁土礦資源量約13億噸,超過建國以來我省探獲鋁土礦資源量的總和,欒川冷水—赤土店鉬礦資源量達超大型規模,居世界第一,鞏固了我省全國最大鋁工業基地、全國最大鎢鉬生產基地的優勢地位;在內鄉板廠首次發現大型銅礦、盧氏獅子坪首次發現錫礦,填補了省內找礦空白。
在能源礦產找礦方面:通柘煤田為我省目前發現的最大煤田,發現煤炭資源量超過230億噸;中牟頁巖氣勘查發現較大厚度的頁巖氣含氣層段,取得南華北地區重大發現。
在戰略性礦產找礦方面:在西峽縣太平鎮首次發現稀土礦床;在嵩縣—欒川地區螢石找礦取得突破,氟化工已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在淅川—西峽地區發現多處大型石墨礦床,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資源儲備。
在重要非金屬找礦方面:桐柏曹莊礦區天然堿和芒硝資源量均達特大型規模,其中天然堿礦資源量位居亞洲第一,為“中國天然堿之都”桐柏縣提供了更大規模的后備資源,對促進當地工業經濟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在濮陽、葉縣地區,探獲巖鹽資源量超過1000億噸,為中國鹽化工產業提供了有力資源支撐。
我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離不開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全省上萬名地質工作者的艱辛付出和科技攻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謝謝大家!
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地質災害直接影響著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地質災害防治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請問,我省地質系統是如何組織地質災害防治的,具體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謝謝。
省地質局地質災害防治處處長 曹友杰
非常感謝媒體朋友對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關注!地質災害防治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全省地質系統始終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擔責于心、履責于行,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發揮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作用。概括起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組建專業隊伍。加強地災防治工作,是省委、省政府賦予新時代地質公益服務的重要職能。我省地質系統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重塑性改革為契機,組建了各層級地災防治工作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在全國同行中率先建立了專業化地災防治隊伍。
二是全省排兵布陣,織密防控網絡。我們創新工作思路,對接地市需求,在全省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地區組建地災防治工作站,為地災防治提供“點對點”的技術支撐服務。目前,已經有10個地區工作站掛牌運行,發揮了積極作用,彰顯了責任擔當。
三是建設專家團隊,強化技術支撐。我們及時組建了地災防治技術專家庫,完善專家遴選、培訓和考核管理辦法,協調搞好專家保障服務。選派專家深入地災防治第一線,言傳身教開展好防災救災工作,發揮了主心骨的作用。
四是發揮專業優勢,強化汛期“三查”。每年主汛期,全系統聞汛而動,向雨而行,及早安排部署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工作。對大中型以上地災隱患點進行“查證”分析,提出防范化解建議、編制應急避險預案,針對性指導群測群防工作。建立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和工作日報制度,對地災隱患點進行動態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行動”。
五是加強科普宣傳,普及地災防治知識。我們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地災防治工作和減災避災常識,推動地災防治教育進社區、進機關、進校園。
近十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地質系統自覺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層層壓實責任,地災防治工作成效顯著,受到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全省地災防治形勢總體平穩,因地質災害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明顯減少,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顯著增強,為平安河南建設作出了貢獻。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地災防治主責主業,在統籌行業優勢、完善監測預警、加強技術研究、提升專業能力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打牢專業基礎,更加精準服務,發揮更大作用。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辦公室主任 常軼旸
謝謝各位發布人!今天的現場提問就先到這里,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它關注的問題,可以在發布會后,與省地質局聯系,進行深入采訪。
媒體朋友們,地質工作事關國家能源安全,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希望各新聞媒體的朋友關注和支持我省地質事業發展,廣泛宣傳河南地質工作創新發展的舉措成效,講好廣大地質工作者堅守“三光榮”傳統、“四特別”精神,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出彩故事,為推動河南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各位記者朋友!謝謝各位發布人!再見。
責任編輯:安艷鴿